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|
||
|
本報記者 黃珠慧子 文/圖
寶寶從剛出生到28天均屬于新生兒范疇,他們生命力脆弱、抵抗力差、起病急驟,即使一個很小的疾病,沒能得到治療或及時處理,均可導致嚴重后果,常見病因有早產、低出生體重、出生窒息、嚴重感染、各種發育畸形等,其中早產兒的死亡率近20%。上饒市婦幼保健院(市兒童醫院)新生兒科作為上饒市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之一,年收治不同胎齡早產兒及患有系統疾病需要重癥監護的新生兒1200余例。近年來,該科在精湛醫術的基礎上,不斷加快服務“新步伐”,贏得群眾的贊賞,成為了大家信得過的科室。
全天守護讓家長更放心
走進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重癥監護室里,記者看到一個個胎齡小、體重低的寶寶安靜地躺在保溫箱中,有的插著鼻飼管、有的正在照燈、有的正在做腦電波,他們沒有家屬陪護,只有一群臨時“爸爸媽媽”全天守護著。“新生兒治療護理需要更精細的照顧,特別是一些危重癥新生兒,生命體征很不穩定,絲毫不能馬虎。”新生兒科主任陳琦告訴記者:“科室20多名醫護人員三班倒,確保24小時不間斷地巡視、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。”
住院期間,患兒們除了治療護理,吃喝拉撒也全由護士負責,科室有著更嚴格的要求: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責任心、細心、耐心。“比如每次護理前,都需要進行手部消毒,護理時要盡可能動作輕柔、迅速。”該科護士長梁潔坦言,從上班到下班,他們幾乎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,她說:“照顧新生兒的工作是辛苦,但照顧好這些剛剛出生、遠離父母的幼小生命是我們的職責所在,而且患兒家屬放心地將孩子交給我們,我們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。”
記者了解到,該科還提供新生兒應急備用生活用品、送寶寶回家等優質服務,切實幫助患兒、家屬解決現實困難,真正實現打通便民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探視APP讓家長更安心
由于新生兒科環境特殊,需要把交叉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,因此家屬不能陪床,每周只能在固定時間段探視。近期根據疫情防控要求,新生兒科暫時取消了現場探視。對此,該院新生兒科采用探視APP,讓家屬足不出戶就能了解患兒的情況,有效解決了探視難的問題。
9月1日,市民鄭順兵早早地來到新生兒科辦理手續,準備迎接孩子回家,提到新生兒科的探視服務,他贊不絕口:“孩子因為早產,在這里治療了十幾天,起初很擔心,不能陪也看不了,我們夫妻倆焦慮得睡不著。后來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小程序,注冊身份、登記信息后,就有醫護人員與我們對接,不用去醫院也能及時了解寶寶吃奶、睡覺等情況。”說罷,他便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孩子的可愛模樣,“這是喝奶的照片,這是換尿片的,還有視頻,拍得很清楚。”他告訴記者:“操作簡單、方便,APP里還有新生兒養護知識、科學喂養等科普宣教內容,讓我們這樣的新手爸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。”
探視APP不僅可以讓家屬見到患兒,同時還有醫護人員一對一解答病情,可讓家屬了解新生兒住院期間的病情情況,使家屬與醫護之間有著更好且直觀的溝通。與此同時,該科還建立了“天使之家”微信群,方便隨時回訪出院患兒的情況,醫生也會在群里及時解答家長們育嬰過程中的疑問,給家長們提供正確權威的健康指導。
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